Monthly Archives: March 2012

防iPhone遺失 日研發「防丟警衛」

怕iPhone弄丟嗎?日本羅技電子(Logitech)最近為iPhone的愛用者研發了一款小工具。這款「iPhone防丟警衛」,運用藍芽科技,當iPhone與防丟警衛的距離過遠,就會啟動警鈴裝置,以嗶嗶聲搭配震動與LED閃爍燈光,提醒手機使用者。 日本羅技電子最近推出了一款「iPhone防丟警衛」,避免iPhone遺失。這款防丟警衛的設計原理,是以藍芽與iPhone連結,啟動後,若防丟警衛與iPhone之間的距離太遠,防丟警衛就會以震動或嗶嗶聲加上LED閃爍燈光,提醒使用者手機不見了。使用者可以自行設定防丟距離,遇設值為10公尺。 這款防丟警衛的電力來源,是內部安裝的水銀電池,電池壽命約為2年。這款防丟警衛要價台幣約1250元。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高」人氣豬血糕 想吃先拿號碼牌

好長的豬血糕!據《TVBS》報導,隱身在內湖的巷道內,有家人氣很夯的豬血糕攤位,一根豬血糕,長達25公分。想吃還要排隊,老闆為了避免排隊人潮影響交通,還得發號碼牌,分散人潮。 超長的豬血糕,厚度也有1公分,攤位老闆表示,一天最多可以賣出500份。料多實在的平民小吃,吸引許多民眾聞香而來,即使排隊要1小時以上,民眾也甘願。 除了有超長豬血糕外,蘆洲夜市也有主打大SIZE的豬血糕,一份長方形豬血糕,就比手掌大。攤位老闆娘表示,還曾有顧客詢問是否有販賣小支的,但店家僅賣大尺寸豬血糕。儘管豬血糕曾被國際媒體評為最噁的食物,但在台灣,它仍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國民美食。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護蛙 全台首見路牌

新竹縣府為協助保育大山背地區的梭德氏赤蛙,在當地豎立全國首見的「注意青蛙」標牌。(記者蔡孟尚攝) 「這是全國首見的『注意青蛙』道路標牌,也是新竹縣生態保育進步的見證!」 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連續三年在大山背山區發起「幫青蛙過馬路生小孩」的護蛙活動獲官方重視,新竹縣政府最近在當地設置了六面有可愛赤蛙交配圖片的標牌,提醒駕駛人「小心不要壓到青蛙」。 棲息在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山區的梭德氏赤蛙,每年十月夜間會集體從山林草叢跳到野溪交配產卵,但往往因為道路、駁坎等公共工程阻隔,被過往車輛輾斃或從落差大處墜落身亡;荒野新竹分會發現後發起護蛙行動,招募志工用手捧牠們到溪邊放下,讓牠們平安「洞房生小孩」。 根據護蛙志工的統計,過去兩年在十月的每個晚間,幾乎都有約三十名志工投入護蛙行列,他們有的指揮交通、有的運送赤蛙、有的做生態調查,一整個月下來可以送將近二千隻赤蛙到溪邊交配產卵,完成任務後大家會互相道賀:「功德無量!」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推廣原生植物 高鐵送種子

台灣高鐵公司與國際珍古德教育與保育協會合作,24日及25日,將在高鐵6個車站,免費發送台灣原生植物種子,協助推廣生態教育及環保綠化觀念,高鐵歡迎民眾索取。 台灣高鐵這項「高鐵送種子,綠動新生活」發送種子活動,24日在嘉義、台南、左營站,25日在桃園、新竹、台中站舉行,各站送出的種子都不同,嘉義是茄苳、台南是黃槿、左營是台灣海桐、桃園是厚葉石斑木、新竹是光臘樹、台中是台灣欒樹。 台灣高鐵說,活動當天,國際珍古德協會的「根與芽小組」成員,將裝扮成種子或樹苗,在高鐵車站分送旅客台灣原生種子,種子將以典雅卡片包裝,取下種子後卡片還可做為明信片使用;每份卡片將包裝5到10顆種子,每站預計送出1000份,希望將來能有超過3萬株小樹苗,在高鐵沿線生根發芽。 國際珍古德教育與保育協會說,原生植物抵抗病蟲害能力較強,不會輕易因為入侵種侵入而造成生態失衡或物種滅絕,多栽植原生植物,可提供原生動物和昆蟲最適合的棲息場所;原生植物保護越好,越能維持生態平衡。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木材摩天樓

「木材摩天樓」,不僅造型特殊,更令人注目的是它號稱「堅固、防火」又環保的優點。(擷取自網路) 木材比鋼筋水泥還要堅固防火?加拿大MGA建築師事務所證明這個不可思議的想法,的確存在,聲稱將打造最安全且環保的建築。 加拿大MGA建築師事務所表示,計畫興建1棟高達30層的「木材摩天樓」,號稱輕量、堅固,更神奇的是「防火」。 建築師指出,這種構想是利用「層壓木」,把一層層木質薄片,用特殊的膠水黏在一起,相當堅固耐用,且「層壓木」遇到火燒時,外層的木材會先燒焦進而炭化,形成可以隔熱的材質,保護內層木材,達到「防火」效果。 不過有人質疑,「木材摩天樓」必須砍伐大量樹木獲得建材,不是更不環保?對此建築師回應,「層壓木」是利用再生技術製造,不會砍伐天然林,所以不會有過度砍伐問題。 且建築師強調,水泥牆平均每使用10噸水泥,會排放9公斤的二氧化碳,反觀木材可以持續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當然是更環保的選擇。   雖然目前仍無實際的「木材摩天樓」完工,但根據了解,包括奧地利、挪威等國,都已經開始計畫興築「木材摩天樓」。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早餐適量甜點 hold住減重成果

你正在節食減重,看見櫥窗裡的杯子蛋糕,讓你想念起好久沒有吃到的甜點嗎?那麼,買一個回家,但是跟早餐一起吃吧!最新的研究顯示,正以控制卡路里飲食減重的人在早餐吃甜點,不僅無傷,還可能有助減重。 分組實驗 甜點組續瘦 其他人復胖 這項研究刊載在最近的Steroids(類固醇)期刊,是由以色列台拉維夫大學戴尼拉博士(Dr. Daniela Jakubowicz of Tel Aviv University)的研究心得。總共有193名體重過重的受試者參加試驗。這些人在受試期間都是使用近年很流行的低碳水化合物減重法,也就是少吃澱粉、米飯、糖等,並且女性的總熱量控制在每日1400大卡、男性控制在1600大卡。 其中實驗組的早餐為高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豐富的早餐,包括一塊餅乾或是巧克力、蛋糕、甚至冰淇淋當作甜點。整個早餐總熱量比另一組多了300大卡。 經過16週減重期後,兩組受試組平均體重大約都瘦了超過10公斤,但是繼續追蹤16週後,卻發現不一樣的結果。減重時早餐加了甜點的這組人,體重繼續降低、但另一組反而復胖。 進一步分析這些人體內的各項激素指標發現,減重期間在早餐選用甜點的人,他們的飢餓素ghrelin比較低,且飽足感比較高。研究人員表示,不論使用何種節食方法,一般人減重最大的問題就是復胖,但是如果在減重時適度食用喜歡吃的食物,可降低心中的渴求與需求。也因此,如果平常就喜歡吃麵包、吃甜點的人,早餐吃的一小片蛋糕,就變成非常重要。 選甜點者 飢餓素較低 飽足感較高 台拉維夫大學戴尼拉博士過去就一直主張「大早餐」,在他過去的研究,如果三餐倒過來吃,也就是大魚大肉、甜點在早上吃、晚餐只有蔬菜水果,熱量不必過度控制,就能發揮減重功效。 對此,肥胖醫學會蕭敦仁醫師指出,從這項研究所得到的結論,應該不是因為早餐加入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甜點)讓受試者更滿足;重點應該是,大份量的早餐、在一早就啟動了身體的新陳代謝所造成的效果。 過去他也發現,一些人不吃早餐時減重成效差,但稍微調整熱量分配比例,將多一些熱量放在早餐,減重效果就好很多。所以說,減重者在分配熱量的時候,在營養均衡的前提下,不妨可以試著把較多的份量放在早餐。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酒家菜

◎焦桐 酒家菜是特定時空下的一種混血菜,可謂台菜結構中的重要基石。 太平洋戰爭結束前後,物資缺乏,台灣尚未有像樣的餐館,親朋好友來訪,若不想在家款待,多去酒家;酒家即是當時的高級餐館,菜色融合了閩南、廣東、日本料理,其中尤以福州菜為主調。酒家大量使用罐頭,或佐餐或調味;此外,也經常使用乾貨,如香菇、魷魚。常見的酒家宴席菜包括冷盤類的烏魚子、九孔、軟絲、生魚片、粉肝、燒鵝;熱炒類的桂花魚翅、油條炒雙脆;湯品則有魚翅羹、魷魚螺肉蒜、蛤仔鮑魚、冬菜鴨、魚丸湯、豬肚紅棗;此外,還常見紅蟳米糕、紅糟肉、雞捲、金錢蝦餅、排骨酥…… 為了鼓勵顧客多喝酒,酒家菜多油炸品,前述排骨酥之外,紅糟三層肉、雞捲、蝦捲、爆魚、爆肉、炸白鯧、炸溪哥、鹽酥蝦、炸溪蝦都是。我愛吃的酒家菜包括「吟松閣」的魷魚螺肉蒜、麻油雞飯、白斬雞。 既是較具規模的餐館,酒家遂成為社交場所,舉凡官場酬酢、生意商量、是非公斷,常以酒家做協調場所。1960至70年代,台灣的酒家文化最興盛,北投酒家林立,吸引了許多企業大亨、黑道大哥來飲酒作樂。酒家菜源自日治時期,那時多伴隨著人文風景,連橫曾贊美當時的酒家富於詩意: 前年稻江迎賽,江山樓主人囑裝一閣,為取小杜秦淮夜泊之詩。閣上以綢造一遠山,山正為江,一舟泊於柳下。舟中一人,紗帽藍衫,狀極瀟灑,即樊川也。其後立一奚奴,以手持槳。樓中有一麗人,自抱琵琶,且彈且唱。遠山之畔,以電燈飾月,光照水上,夜色宛然。而最巧者則樓額亦書「江山樓」三字,一見而知為酒家。是於詩意之中,又寓廣告之意,方不虛耗金錢。 酒家總是帶著濃厚的日本味。日治時期台北最出名的酒家是江山樓,1921年吳江山獨資創立於大稻埕。1923年出版的《臺灣旅行案內》描述大稻埕是台北新興的商業區,乃「米與茶葉交易的核心地帶,磚造的大型商店櫛比鱗次,充滿異國情調」;1939年出版的《臺灣觀光??》也強調大稻埕的異國氛圍,是「具有特色的大市場,不消說魚鳥獸蔬菜類,草根木皮、雜貨店櫛比,飲食店散發美味奇特的香味,大大刺激食欲」。在日本人的眼中,當時的台灣混合了漢民族和西洋文化,江山樓就帶著這種混血氛圍。 以建築外觀而言,江山樓足堪媲美總督府、博物館,吳瀛濤追憶:「其設備,於二、三樓各有七間精緻的宴會廳,屋上四樓另闢有特別接待室一間,洋式澡堂十間、理髮室、屋頂庭園,尚有可容納五十至七十人的大理圓石桌座。四、五樓有展望台,各樓的樓梯裝飾有美術玻璃鏡,一樓充作辦公廳、廚房、作業地等,使用人經常有五十名以上。」連橫有詩歌贊: 如此江山亦足雄,眼前鯤鹿擁南東。 百年王氣消磨盡,一代人才侘傺空。 醉把酒杯看浩劫,獨攜詩卷對秋風。 登樓儘有無窮感,萬木蕭蕭落照中。 當時江山樓是台北最頂級的餐館,亦是權力、情色、文化交織的場域,出入無白丁,多為殖民政府高官、商賈地主、墨客雅士;經理郭秋生即非等閒,他在1930年代的鄉土文學論戰中,主張建立台灣話文,也參與創辦《南音》文藝雜誌。 鄧雨賢的第一首創作歌曲〈大稻埕進行曲〉首段歌詞,也是以江山樓為場景:「春天深更,江山樓內/絃仔彈奏的聲韻,鑽入心頭」,在繁華的酒家飲酒,聽二胡聲鑽入寂寞的心靈,倍覺清冷。這是早期的台灣酒家,有美食,有情色,也有文化內涵。 江山樓之所以聲名遠播,一開始是接待1923年來台的皇太子裕仁(後來的昭和天皇),當時擔任烹調者在一週前即須隔離,齋戒沐浴,食材則由總督府調進部精選;當天的菜色包括雪白官燕、金錢火雞、水晶鴿蛋、紅燒大翅、八寶焗蟳、雪白木耳、炸春餅、紅燒水魚、海參竹菇、如意煲魚、火腿冬瓜、八寶飯、杏仁茶。後來日本皇族來台,都到江山樓用餐,從此鞏固其「皇室御用達」餐館的地位。橫路啟子教授在一篇論文中指出,酒家菜之形成,是台灣人內化了殖民帝國的飲食觀,欲區別「支那料理」而出現。 江山樓所提供是台灣第一代酒家菜。後來的「吟松閣」、「五月花」、「黑美人」依然不乏鶯聲燕語,卻沒有了淺斟低唱的情調。那卡西(流?)取而代之。那卡西是一種流動式的賣唱行業,通常兩人或三人為一組,源自日本。北投則是台灣那卡西的發源地。幾十年來,台北的餐飲飛速進步,從前盛極一時的福州餐館都已沒落。1980年代之後,北投酒家漸沒落,卡拉OK又取代了那卡西走唱文化。 我大學畢業時結識一位雕塑家,他喜歡在北投酒家飲酒作樂,有幾次帶著我去開眼界;我確實也見識到人間煙花,文人歌伎的風情。在溫泉鄉,不免需那卡西助興,雕塑家總是雇請一對江湖走唱的夫妻,邊彈奏手風琴、吉他,邊唱歌、飲酒,歌聲常帶著悽楚。我一下子就被溫泉鄉風情迷住了,忽然覺得輕狂在綺羅堆裡的身體,彷彿有著柳永的幻影。 魷魚螺肉蒜 大學剛畢業時結識了雕塑家侯金水,他幾次領我去北投痛飲,餐桌上總不乏一鍋「魷魚螺肉蒜」。侯金水總是指定那對走唱江湖的夫妻來表演那卡西,丈夫司樂,太太歌唱,那歌聲似乎飽嘗過人生的折磨,充滿了滄桑,充滿了風塵味。後來侯金水玩丙種股票,欠了一屁股債,逃至廈門,從此杳無音訊。 後來我帶家人去陽明山、北投一帶泡溫泉,都會在溫泉餐館吃中飯,也是少不了一鍋魷魚螺肉蒜。這是台灣常見的年節湯品,是節慶、辦桌的佳肴,多出現在交際應酬的場所。此湯曾經是貧困年代的高檔菜肴,後來經濟起飛,追求食材高昂的時尚,魚翅、鮑魚成了講排場的新歡。 魷魚螺肉蒜是典型的台灣酒家菜,主角為魷魚、螺肉和蒜苗,魷魚用乾貨,乾魷魚之味才雋永;螺肉選用罐頭製品,「欣葉」台菜行政總主廚陳渭南認定,此湯成功關鍵在所建用的螺肉罐頭,他推薦日製「雙龍牌」。乾魷魚以阿根廷公魷魚較佳,肉厚,味濃。蒜苗以過年前後的青蒜最好,取其纖維較細,香味亦較佳。 常見的配角有紅蔥頭、排骨、豬肉、香菇、蘿蔔、芹菜等等,也有人會加入栗子、芋頭、筍、蝦米。過年前後,正逢芥菜盛產,用芥菜心煮湯,有一種清爽之美。 做法是剝去乾魷魚外皮,泡鹽水至軟,剪成條狀;蒜白和蒜綠分開處理:蒜白切厚斜片,備用;蒜綠切段,過油。先用米酒、淡色醬油、五香粉、地瓜粉抓醃排骨或豬肉,豬頸肉尤佳;再油炸排骨、芋頭至透。我有時並不油炸,排骨汆燙後,直接入滾水中煮半小時。 起滾水鍋,煮排骨、芋頭、豬肉片、蒜綠及調味料。另起鍋,以熱油爆香紅蔥頭,濾出。接著炒香魷魚、香菇之屬,再加入蒜白拌炒;最後倒入湯鍋中所有材料及螺肉罐頭,一起滾煮,調味,傾入紅蔥頭。罐頭裡的螺肉汁偏甜,可斟酌做為高湯的一部分使用。 這是一道酒酣耳熱時喝的湯品,非但不排斥人工甘味劑,反而大膽運用;常用的調味料包括蜆精、白胡椒粉、鰹魚粉、香菇精、味霖等等。我對罐頭食品殊乏好感,螺肉罐在這裡卻表現了罐頭之美。世間難見像日本作家內田百閒(1889-1971)嗜吃罐頭者,尤其是有一點生鏽的罐頭,食物帶著馬口鐵的氣味,他斷言,「罐頭要舊的才有意思,因為偶爾經過夕陽的照射,一定會比存放在陰涼處的罐頭味道更為成熟。如果是用開罐器打開的罐頭,以一般方法存放的話必須從罐底打開。」不曉得是否這樣怪異的食性,養成他偏執的個性。 乾魷魚是典型的乾貨美。很多海味曬乾之後,彷彿變身成了另一種食物,散發出新魅力,其風味遠非鮮貨可比,如干貝、鮑魚、海參、魷魚、烏魚子…… 因為是傳統酒家菜,帶著酒家菜血統的餐館都能煮出一鍋好的魷魚螺肉蒜,那湯中有一種風塵味,滾沸著尋歡作樂的氛圍,適合邊吃邊聽江蕙的台語歌,亦適配飲高度數烈酒,吃喝之間油然升起江湖好漢的氣概。 此湯上桌時,通常會架在小瓦斯爐上保溫續煮,煮的過程,魷魚不斷釋放出海味,愈煮愈有滋味。彷彿是一則隱喻。 它集合了多種食材的香味,層次豐富,既有海味之鮮,又具陸味之腴,味道甘美而溫暖,厚實,悠遠。我帶妻子赴廣州復大醫院求診前夕,岳父母一家都來家裡探望,我煮了一大鍋魷魚螺肉蒜,十幾張嘴吃得樂融融,我自己連喝五碗湯才休。喝到一半,接到思和從義大利傳來的簡訊,祈祝一切平安;明芬也傳來簡訊打氣:「請帶著我們大家的愛前往」。我想,那晚的魷魚螺肉蒜,還帶著祝福的意思。 佛跳牆 佛跳牆堪稱福建的首席名肴,用料講究,工序繁複。主料有雞、鴨、羊肘、蹄尖、蹄筋等等約二十來種,輔料包括香菇、竹蟶、鵪鶉蛋等等達十餘種。 先分別烹製所有的材料,如排骨、芋頭先油炸,魚翅、海參先發好,鵪鶉蛋先煮熟,豬腳、豬肚先燒滷……再用熬出的雞湯加紹興酒注入甕內約九分滿,慢火細燉或隔水蒸煮。烹調器具以瓷甕為佳,需大而深,窄口寬腹,甕口以荷葉密封,隔水蒸煮約一小時,成品酥軟味腴,香氣馥郁濃稠。 發展至今一百多年,佛跳牆材料迭有變化,豐儉隨人。雖僅一百多年,起源卻眾說紛紜,其中之一,傳說有個乞丐,將討來的殘羹冷炙,在某佛寺牆角升火燴煮,香味飄散,誘引寺廟內的和尚忍不住翻牆過來索食。 比較可信的是清光緒年間,一福州官錢局官員在家宴請福建按察使周蓮,主料為雞、鴨、豬等約為十多種,用紹興酒罈精心煨製而成。周蓮品嘗後讚不絕口,問及菜名,該官員說該菜取「吉祥如意、福壽雙全」之意,名「福壽全」。周蓮遣家廚鄭春發求教於官員內眷,並加以改進。 鄭春發可謂閩菜奠基者,他在光緒30年(1904)獨立承接了「三友齋」並易店名為「聚春園」,即以福壽全一菜而轟動榕城,慕名來品嘗者眾。此菜上桌啟罈時,鮮香味觸動了一位秀才的靈感,即興吟哦:「罈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從此「佛跳牆」之名流傳天下。另一說,「福壽全」的福州腔似「佛跳牆」,遂以訛傳訛至今。 附會的故事雖未可信,仍有幾分道理。林文月認為乞丐燴煮殘羹冷炙的傳說,正好表現佛跳牆的烹製特色:各味分散,匯聚而隔水蒸煮;若同樣的素材同鍋烹煮,效果全異。 現在的聚春園包含旅館,規模很大,據說菜色有兩千多道,我初訪時太貪心,獨自暴食了佛跳牆,又加點了荔枝肉、糟肉夾光餅、爆糟家兔肉、魚丸肉燕湯、太極香芋泥。 有福州人認為,福壽全既稱「全」,基礎必為全雞、全鴨、全肘,非炸排骨所能取代;且罈底必鋪以乾貨如淡菜、蟶乾等;加入芋頭僅充實內容分量,有蛇足之嫌;筋則以鹿筋,豬蹄筋無法彰顯主人的貴氣云云。然則整隻雞、鴨、肘全塞進甕內,需要多巨大的甕啊?真是莽漢吃法。 這道菜初始不算熱門,梁實秋說他到台灣之前,從未聽說過。佛跳牆清末渡海來台後,融入台菜,聲名大噪,面貌卻不復閩味:漸無雞、鴨、羊肘,轉而加重海味分量如干貝、鮑魚、魚皮,輔料則常見金針菇、大白菜、枸杞、桂圓等。 我覺得台式佛跳牆以北投酒家所烹最迷人,也許是因為溫泉環境的加持。北投酒家都有湯屋,冬日泡湯泡到全身酥軟,適時喝這碗熱湯,委實是品味佛跳牆的最高境界。除了溫泉酒家,台菜館、福州菜餐廳所烹亦佳,目前台北最正宗最高檔的福州菜莫非「翰林筵」,此店主推福州官府菜,乃沈葆楨後代沈呂遂開設,招牌菜即是佛跳牆。「明福餐廳」所製捨棄芋頭、炸排骨,代之以荸薺、筍、白果、花菇、冬蟲夏草、松茸、魚唇、雞睪丸等等十幾種材料,湯頭顯得較清爽。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春天室內反潮 專家︰關窗除濕

這幾天好不容易停止下雨,但許多民眾家裡,卻是潮濕到不行,牆壁、地板像在冒汗一樣,濕漉漉一片,用抹布擦也沒用,過沒多久又生出一攤水,大家忍不住在臉書上留言求救。 室外高溫室內低溫所致 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解釋,前陣子天氣濕冷,這幾天吹起夾帶溫暖水氣的南風,室外溫度高與室內的低溫有所落差,出現「反潮」現象,讓家中的水氣凝結為小水滴,尤其室內外溫度落差越大,反潮情形更是嚴重。 不少民眾就反映,明明外頭沒有下雨,但這一兩天房子像在漏水一樣,不但牆壁滲水,窗戶更是一層濃濃的霧氣。 不少人拿抹布、拖把試圖把地板拖乾,不過沒多久,牆壁、地板又冒出水來,很多人乾脆把電風扇、冷氣打開。 鄭明典指出,家中裝潢的材質也跟反潮嚴重度有很大關聯性,其中,石頭材質因熱熔、熱傳導大,溫度不容易上升,因此反潮情形最嚴重,以木板、水泥、石頭這三種材質而言,木板最不容易反潮,水泥次之,石頭殿後。 鄭明典建議,遇到反潮現象時,應少開窗,避免外面的濕氣進入房間,另外也可想辦法讓室內溫暖,減少濕氣產生。但他不建議使用電暖器,畢竟室外溫度已升高,這樣做太浪費資源,他認為除了開除濕機外,也可鋪報紙。 鄭明典說,反潮現象多半發生在春季,大概持續兩三天就會恢復正常。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二氧化碳增加 研究:恐致胖

二氧化碳排放可能使我們變胖嗎?丹麥研究人員提出驚人理論指出,丹麥肥胖人口的增加,大致符合空氣中二氧化碳增加的情況。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研究人員赫爾索(Lars-Georg Hersoug)研究胖瘦兩種人的體重長達22年,他在注意到連瘦子的體重都增加後,開始尋求解釋。 赫爾索目前是格洛斯楚普大學醫院(GlostrupUniversity Hospital)預防和健康研究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他告訴科學網站Science Nordic,「通常的理論是,胖子變胖是因為沒達到應有的運動量」。 「但這項研究顯示,瘦子也變胖,而且在研究的22年間都是如此。」 他環顧其他因素,發現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也和體重一樣增加。 他於是提出,食慾素可能受到二氧化碳影響。食慾素是一種存在於腦內的荷爾蒙,會促進失眠及身體的能量消耗。 這種荷爾蒙會調節睡眠及刺激食物攝取。 赫爾索也提出證據指出,1986年到2010年期間,美國東岸居民肥胖增長最為迅速,而當地是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的地區。 他並引用一份2010年研究,指出2萬隻實驗動物在有所控制的情況下,體重仍全部增加。 為了驗證他的假設,格洛斯楚普大學進行實驗,讓6名男子待在特殊氣候室內,其中幾人暴露在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的環境中。 7個小時後,受試者獲准吃到飽,接觸到較多二氧化碳的男子所吃下食物,比濃度受控制者多了6%。 科學家聲稱,世界肥胖人口藉由節食,或許有助阻止全球暖化 肥胖與過重人口可說光是呼吸,就助長了氣候變遷。 研究人員估計,假使全球超重人口均減重10公斤,二氧化碳一年將可減少49.56公噸。 此數目相當於200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0.2%。 英國亞伯丁(Aberdeen)羅伯特戈登大學(RobertGordon University)專家在「國際肥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上發表上述研究結果。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國際圓周率日(π Day)

3月14日是國際圓周率日(π(Pi)Day),可能有人聽到名字就已經在打呵欠了,但事實上圓周率日是個非常有趣的節日,充滿著迷人的小常識與慶祝活動。 首先你知道什麼是π嗎?根據科技網站CNet,它是數學常數,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較精確的π值為22/7,其12進位值為3.141592653589,主要的功用是用來計算所有圓形物體,是不是很有趣呢? 根據維基百科(Wikipedia)物理學家蕭奧(LarryShaw)在1988年首先倡議將3日14日定為國家圓周率日(因為π近似值3.14)並於2009年在美國眾議院正式通過,這天同時也是科學偉人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生日。美國全國的數學和科學機構和社團都會舉行活動慶祝。 興奮的π迷們通常會在14日當天帶著寫有π字樣的派(Pie,音似π)聚集在一起,一起大談π話題,舉辦圓周率背誦大賽。當然,如果覺得這些活動挑戰性也太高了吧,你也可以只吃派就好。 「溫哥華太陽報」(Vancouver Sun)列出幾項π的特別之處: 1.它是唯一有名字的數學常數。 2.它的數值可以無限延展絕不重複。 3.它跟「派」發音太像了。 溫哥華太陽報也提醒,如果沒有準備派給客人吃,可能不會有人想出席你的「談π」派對。 維基百科預告,到2015年3月14日9時26分53秒,西洋的寫法是3/14/15 9:26:53,剛好與π的9進位值(3.141592653)一模模一樣樣。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