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文化

【百工心面貌】粿印木雕師 鑿刻古早味的印痕

每逢年節喜慶,家家戶戶製作糕粿,你可知道常見帶有吉祥寓意的紅龜粿,表面精巧的龜殼紋路與印痕,都是出自巧手師傅製作的「粿模」所印製。這一個個雕刻精細的木製粿模,更曾是早年農村社會必備的模具之一。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weekly/paper/1286240 蔡榮興/70歲。師承父親──宜蘭知名木雕師蔡火土,從小學習雕刻粿印、糕餅印,以及各類木材雕刻,並曾為在地社區雕刻「木雕地圖」以及「木雕壁畫」。做為傳統木雕工藝師的2代傳承人,蔡榮興在接班後更開發各式文創商品,讓木雕技藝得以繼續流傳。(記者沈昱嘉/攝影) 製作紅龜粿印的工序複雜,尤其龜殼的紋路與深淺有其層次,必須先精細繪圖再雕刻。(記者沈昱嘉/攝影) 蔡榮興利用各種尺寸的雕刻刀,由外往內依序雕出精細的紅龜粿印。(記者沈昱嘉/攝影) 粿印鑰匙圈(記者沈昱嘉/攝影) 雕刻手機殼(記者沈昱嘉/攝影) 在糕餅模具多已機械化批量生產的時代,由老師傅精雕細琢的木造粿印,已不多見。位於宜蘭的蔡榮興雕刻社,從當地人稱「火土師」的蔡火土,到第2代接班的蔡榮興,父子倆畢生從事木雕工藝,傳承粿印雕刻超過百年。蔡榮興肩負父親留下來的使命,進行木雕粿印工作也已超過一甲子,至今仍堅持手工製作粿印,從繪圖、選木材、打磨刨平到雕刻花紋等工序,均一手完成。 手工雕琢 紋路細緻又可客製化 從國小就跟著父親學雕刻的蔡榮興,今年已70歲,雖然髮已灰白、戴起老花眼鏡,拿起雕刻刀依舊熟練俐落。他最常雕刻的就是紅龜粿的印模,無論是傳統象徵長壽的烏龜,還是鶴、鳳凰、松樹等傳統糕餅上的吉祥圖騰,他做了大半輩子的木雕工藝,甚至熟到不用畫底稿、草圖,就可以動手在木頭上雕出龜殼花紋和這些圖案。從小至鑰匙圈大小的迷你紅龜粿印,到大至比成人身高還高的巨大粿印,蔡榮興透過工作室裡各種尺寸的雕刻刀,一筆一劃由印模的外側刻到內圈,逐步雕刻出輪廓、深淺,做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粿印。 蔡榮興得意地說,傳統木雕粿印和機械化印模最大的不同,就是手工製作的木印耐用、耐高溫,花紋精細又可客製化;加上木材挑選能耐高溫、不怕腐蝕、木質結實的樟木,還有抵擋冷縮熱脹的特性,因此一個好的手工粿印用上數10年不是問題。 連結生活 沒落模具成文創新品 個性豪爽健談的蔡榮興,談到糕餅模具市場今昔的差異,也不免無奈,他說:「家人也曾擔心叨念過,木雕工作再做下去是不是要做乞丐?」過去宜蘭糕餅業興盛,加上寺廟慶典、祭拜、做壽等活動都需要用到大量糕餅,這時餅鋪若要製作大餅、紅龜粿,粿印和糕餅模就是必需品。反觀今日,連鎖糕餅業多改採用機械化製造的模具、或由自家工廠加工生產,手工雕刻的粿印幾乎已沒落。 蔡榮興小小的木雕工作室裡,堆滿他的得意之作,從粿印、手工糕餅印、今日少見的「糖龜」(宜蘭地區祭拜神明的供品,使用糖水灌入烏龜狀模型冷卻後製成),到思念父親的復刻之作「八角眠床」,以及蔡榮興自行開發的木雕智慧型手機殼、姓氏紅龜粿吊飾等,他希望守護家傳木雕工藝的同時,也能把木雕跟生活結合,讓其繼續發光發熱。 蔡榮興雕刻社 0922-667-656。宜蘭縣宜蘭市東後街94號。週一~六07:00~11:00、13:00~17:00,週日休

Posted in 生活, 文化 | Leave a comment

【生活進化論】清明節必知的事!掃墓須知及習俗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weekly/paper/1278018 清明節將近,本週請民俗專家、宗教學者、送行者以及台北市殯葬管理處的達人,為年輕讀者複習一下掃墓時操作的注意事項,包含掃墓前中後的禁忌與須知,慎終追遠的同時也一覽不同族群的祭祖風俗。 每年清明時都能看到祭祀祖先的盛況。(本報資料照) 只要注意安全,以肅穆、慎終追遠的心去掃墓,不分男女或是否出嫁,都是盡孝心表現。(本報資料照) 台北市殯葬管理處,也為行動不便的長者,提供公墓區線上祭拜的管道。(本報資料照) 達人出列 林正義/民俗專家。為台灣知名風水顧問,擅長風水堪輿、命理與民俗典故。 林茂賢/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語文學系副教授。教授課程包含台灣文化概論、台灣民俗與文化等領域,成立台灣民俗文化工作室。 林志晟/萬安禮儀服務部經理。專業送行者,從事殯葬服務多年,嫻熟台灣各族群祭祀與喪禮科儀。 吳永猛/作家。國立空中大學管理與資訊學系名譽教授,著有《台灣民間信仰》、《台灣本土宗教信仰》等著作。 第1課 清楚程序禁忌 掃墓前準備 孩子、孕婦別掃墓 民俗專家林正義表示,建議盡可能在黃昏前、即下午5點前前往祭拜;民間傳說如果是7歲以下的孩童,天靈蓋尚未合口,容易招陰,盡量不要去,也有孕婦不宜掃墓、怕被沖煞到的說法。 穿著宜簡單樸素 萬安禮儀服務部經理林志晟則說,祭祖穿著宜簡單樸素,避開大紅大紫即可,未必一定一身黑,另一層意義是掃墓地點早期多在山區,不穿鮮豔顏色,以免在林間遭蜂群襲擾,孩童與孕婦不去掃墓,也是為了降低潛在的受傷風險。 水果避諱聯想 祭品準備時,林志晟表示,因族群不同有落差如外省族群祭品較簡單、客家人特別豐盛等;共通點是避開以下水果︰鳳梨(喪事非喜事不宜說旺)、芭樂與成串水果如葡萄(多籽且一連串,可能喪事會接二連三)、香蕉(蕉的台語讀音似「招」的諧音)都不宜,避免聯想。有此一說,部分地方習俗,清明節前夕也不建議買鞋,音同新邪,不過現代也比較少有此忌諱。 出嫁女兒也能祭祖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語文學系副教授林茂賢教授則表示,台灣人有出嫁女兒不能掃墓的迷思,意味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其實孝心不分男女,男生、女生都是自己的子孫,陋習應該革除。 掃墓時順序 林正義說,正確傳統掃墓的順序為先除草打掃乾淨,後擺放祭品如鮮花、素果與牲禮,再祭拜土地公或代表風水龍脈的龍神,最後才是由族長或長輩點香,帶頭祭拜祖先。林茂賢補充,春秋《楚辭》有記載,人死葬於土中,所以要拜土地公。 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有3類: 1、紙錢 紙錢飛了不要撿,意味著錢飄到人家的地域就是別人的了;不要攪和正在焚燒的金紙,民間說法意指,不要打擾祖先領錢,科學說法是避免燃燒中的紙錢飛散引起森林大火。趁火還旺時,將酒杯的中杯或全部酒灑至爐火上,此動作稱之為醮,表示祖先能收到。 2、墓紙 林正義提醒,台灣人習慣在除草打掃後壓墓紙在墳頭,以示有人祭拜。林茂賢教授補充,壓墓紙用意為對外告知,祖墳是有後人祭祀的,對內也是告訴祖先,後人有過來,祈求庇祐。 3、移動 不可踏別人家墳頭,如果需要借道,也須尊重提醒喊聲「借過」,並且嚴禁在墳前上廁所,若真的內急,至少不要面向墳頭。 新墳注意︰林正義補充,新墳依道教禮儀,因為新魂還有進食的慾望,所以要另準備菜碗12碗、麵龜、酒,並且3年內都要提早(避開清明時節即可,現在做法多提早1週),並佈施做功德。 掃墓後避煞 民間習俗為避免沖煞,會準備榕樹葉7片或茉草配戴身上,並於掃墓後找樹下丟棄,接著先回大廟拜拜,不要馬上回家,或在家門口放火爐與7片金紙,過火再入門。此外也可以準備淨符,化成符水淨身;便利的方式也有︰可用陰陽水(冷熱水反覆添加至臉盆中3次)擦身體,或是喝小杯高粱酒補陽氣等做法。 已亥年掃墓提點 林正義提醒,根據農民曆,今年清明節4/5當天沖煞屬丙寅年生、屬虎的民眾,凡34、94歲者都要注意被沖煞到,造成運勢不佳,建議要做好以上提到的避煞措施。 第2課 明瞭傳統習俗 《台灣民間信仰》作者吳永猛表示,台灣的掃墓與祭祀的習俗承襲自儒家祭禮,一般以祭孔的牛羊豬等三獻禮最具規模,民間則依閩南、客家、外省等不同族群的後裔與地方風俗有差異,但基本上大同小異,如閩南人以豬為主,客家族群會另外準備年糕、粄條等米食。林茂賢教授補充,台中以南的民眾,清明會吃潤餅,主要是因為清明與寒食節僅差兩、三天,後來兩個習俗逐漸合併之故;以下介紹各族群的掃墓特色。 閩南漳泉分兩派 林茂賢教授表示,漳州人的古清明農曆3月3日,會另外準備象徵添丁的丁仔粿,泉州人則多在現在清明的4月5日前後祭祀,之所以錯開是因為先民搶地盤械鬥之故,現在則依清明假期為主。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生活, 節慶, 文化 | Leave a comment

感覺與台灣有「特殊連結」 哥倫比亞正妹自認是「呆灣郎」

丹妮亞菈來台灣一個禮拜後,就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連結,不僅自己敢吃任何的台灣小吃,也對台灣每種文化、傳統都感到興趣。(圖擷取自YouTube頻道「Stopkiddinstudio」)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726243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雖然你的護照上說你是從這個國家來的,但在你的內心,你卻覺得你是另外一個國家的人。」一名外表美麗的哥倫比亞女子丹妮亞菈(Daniela)表示,來台灣後發現自己對台灣的每種文化和傳統都很有興趣,甚至敢吃台灣的每一種小吃,「我覺得我是一個長得像哥倫比亞人的『呆灣郎』」。 丹妮亞菈說「我覺得我是一個長得像哥倫比亞人的『呆灣郎』」。(圖擷取自YouTube頻道「Stopkiddinstudio」) 時常以外國人角度拍攝影片介紹台灣的YouTube頻道「不要鬧(Stopkiddinstudio)」在本月7日發布的影片中,丹妮亞菈介紹了自己的家鄉哥倫比亞,她表示,哥倫比亞的官方語言是西班牙文,當地菜色喜歡結合甜和鹹的味道,早餐有時候會喝熱可可加起司,午餐有時候則會吃炸香蕉。 丹妮亞菈表示,她所認識的哥倫比亞人大多對學中文沒有興趣,「但是我不一樣」,她表示,自己在澳洲認識了很多會說中文的朋友,而自己之所以對中文開始有興趣,是因為聽了很多中文歌,和看了很多連續劇的關係,也因為認識了很多台灣的朋友,決定要來台灣學中文。 神奇的是,丹妮亞菈來台灣一個禮拜後,就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連結,不僅自己敢吃任何的台灣小吃,也對台灣每種文化、傳統都感到興趣,她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覺得我很像台灣人」,最後她也表示「我覺得我是一個長得像哥倫比亞人的『呆灣郎』」。

Posted in 生活, 娛樂, 文化 | Leave a comment

台北公會堂、旗後礮台、打狗英國領事館 升格國定古蹟

https://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269716 文化部公告新增3處國定古蹟,分別為高雄市「旗後礮台」(礮,同砲)、「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及「台北公會堂」,我國國定古蹟總數也因此增至103處。 旗後礮台現今仍保有古代軍事歷史風貌。(文化部提供) 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見證打狗開港後的經貿發展。 (文化部提供) 台北市中山堂為日治時規模最大的公會堂。 (台北市中山堂管理所提供) 文化部指出,「旗後礮台」為台灣第一批洋式礮台,原有的砲座區、兵房、彈藥庫、前後操練場等格局保存完整,見證清末的戰防思考,在軍事史上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為原市定古蹟「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打狗英國領事館登山古道」及「高雄州水產試驗場」合併公告指定為國定古蹟。領事官邸、領事辦公室及聯絡兩者間的古道,涵蓋清領、日治的商業活動之歷史空間,是台灣最完整的領事館建築 「台北公會堂」於西元1936年日治時期建成,也是日治時期台灣規模最大、最具重要性的一座公會堂,後更名為台北市中山堂。文化部表示,「台北公會堂」外牆利用多樣的面磚,以垂直、水平等手法分割立面,各樓層、動線與空間配置已有現代建築設計與空間規劃氣息,引領台灣建築設計的進程。

Posted in 文化 | Leave a comment

台北市老房子改造再添一處! 日式老房變身甜品專賣店

「金錦町」以修復原有外觀為原則,保留歷史空間記憶。(記者楊心慧攝)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705086 台北市文化局2013年起推動老房子改造運動,至今已改造11處閒置破敗的公有文化資產,如今台北市金華街日式宿舍群內的「金錦町」透過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改造成甜品專賣店,今天正式開幕。 「金錦町」以修復原有外觀為原則。(記者楊心慧攝) 「金錦町」透過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改造成甜品專賣店。(記者楊心慧攝) 金華街沿街曾是許多日本公務員的宿舍,該地在2007年被公告為歷史建築,所有權單位屬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後來文化局辦理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樂陞科技取得經營權,歷經5年時間,更投入3400萬元修復,以修復原有外觀為原則,保留歷史空間記憶,並加入新構造。 樂陞將該地修復後,建立副品牌文青系伴手禮甜點「金錦町」,今天正式開幕,現場販賣各式甜點、伴手禮,民眾還可在裡面泡茶、喝咖啡,在日式建築內品嘗特製的甜點。 樂陞董事長陳國華表示,修復過程中當然最大的困難就是經營品牌的定位,後來決定開創甜點伴手禮副牌,以分享的概念出發,未來也會辦一些藝文活動活絡周邊。 另外,金華街週邊有9棟19戶老屋群也在修復,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表示,未來將打造成日本金澤茶屋街般的氛圍,整條街也會規劃做活動,「金錦町」算是打頭陣,對外展現成果。

Posted in 娛樂, 文化 | Leave a comment

臺南原來如此!關於府城,在地人為你解答的12個疑問

◎觀台灣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677729 臺南是全臺灣最有個性的城市,臺灣沒有一個城市像臺南一樣。每一個臺南人的生活方式都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好像不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現在,臺北步調再怎麼快,臺南步調卻永遠不變。 據說大家對臺南的印象是食物偏甜?據說臺南有 100 間廟?據說臺南在地人早餐都是牛肉湯或魚皮湯?這些印象是真是假?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為了找出答案,我們特別挑選了 12 個詢問度最高的問題,訪問了 4 位臺南人或臺南專家,與大家一同探索「臺南原來如此」! 受訪者:謝奇峰 土生土長的臺南人,宗教民俗文化專家,台南市文化協會理事 【臺南是座神仙府』 Q1:聽說臺南府城有「三步一小祠、五步一大廟」的說法,為什麼會這樣呢? 臺南市是臺灣最早開發的城市,是臺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府城舊城區內古蹟、廟宇、歷史建築林立,漫步在這古城的老街巷弄到處可見歷史的紋理,文化藝術在歷史建築中俯拾可見。由於是開臺首府,街境廟宇與民間的宗教信仰密切結合,許多神明開基的廟宇都落在臺南市,府城亦被稱為「神仙府」,乃「神仙的首府」之美名。 Q2:聽說臺南南鯤鯓代天府是全臺灣「王爺」信仰的初始地,真的是這樣嗎? 民間的說法是這樣沒錯。 Q3:聽說臺南很多廟都會強調自己是「開基」的廟宇,這樣的說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傳的? 在康熙 24 年(1685年)首任臺灣府知府蔣毓英纂修的《臺灣府志》中所記載的廟宇,皆是歷史久遠的廟宇,在鄭成功的時期已存在,可一窺當時民間信仰的多元。其分別奉祀的神明有:臺灣府城隍爺、東嶽大帝、玄天上帝、武聖關帝、媽祖、觀音佛祖、保生大帝、太子爺、代天巡狩王公爺。詳見蔣毓英的《臺灣府志》廟宇一節。 Q4:聽說以前臺南的廟宇都會向信徒「丁口錢」,現在還有嗎? 在府城舊城區內早期是有的,現在已沒有;但在府城外的村庄仍有收「丁口錢」等習俗。 Q5:您會怎麼形容臺南? 臺南是臺灣歷史的縮影。理由有 3 個: 1. 歷史古都:可看到臺灣從荷蘭、鄭氏、清代、日治,到戰後的建築與發展。 2. 人文薈萃:人民溫文和善有禮,傳統藝術行業蓬勃發展,如木作、彩繪、刺繡、剪黏、金工,保存完整。 3. 宗教多元:廟宇宮廟教會眾多,見證族群與宗族信仰的豐富發展。 受訪者:陳建守 臺南安平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共同創辦人。 【臺南是全臺灣最有個性的城市】 Q1:以往臺南人的早餐都怎麼吃?聽說大多吃魚皮湯或牛肉湯配肉燥飯,這是真的嗎? 我是 1981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文化, 汝知否? | Leave a comment

中元普渡要準備哪些食物?供品擺放還有這順序…

中元節普渡拜拜是民間年度大事,別悶著頭亂拜,聽聽專家說法,也許還有你没注意到的細節,搞清楚之後,拜得更安心更放心。 http://food.ltn.com.tw/article/95 中元普渡不用太緊張也不能太隨便,你可以抱著要請客的心情來準備,只是客人比較特別而已。 中元普渡這樣做! 拜普渡公與好兄弟有差別嗎? 普渡分成祭拜神明與好兄弟,神明是「天地水」三官中的地官,俗稱「普渡公」,是專司赦罪的神明,大型普渡會另設供桌。民眾自宅門前普渡,供桌前、香爐後的水果或三牲供品是祭拜普渡公,傳統上不插香,祭拜好兄弟的供品才要插香。 公普會在祭品上插小旗子,代表「我準備的在這裡,這是要給好兄弟食用的」。在家普渡稱為「私普」,插香就是要給好兄弟食用。 STEP 1 時間地點先搞清楚 日期:以往民俗習慣要在中元節當天,也就是農曆7月15日來拜,但現代社會大家都忙,自家或公司拜拜時間可以變通,改在之前或之後週末假日是沒問題的。有些企業或做生意的店家比較講究,則是初一、中元當天都會祭拜,農曆7月30日鬼門關的時間亦會再拜一次。 時辰:依各地習俗不同,有下午3點以後,也有5點以後才拜的,但基本上一定要過了未時才可以祭祀好兄弟,未時是指下午1點到3點,才能達到招待好兄弟的目的。 地點:一定要設在住家門口之外的室外,否則好兄弟會被門神阻擋,一般門口外面空地最常見,頂樓露台和前陽台也都可以,但會通過家門口的後陽台則建議不要。 STEP 2 桌上供品有規矩 鬼月開及鬼門關拜法不同? 七月初一冥府鬼門大開,下午各戶在門口供拜五味碗(魚、肉、雞、鴨、菜)、糕、粿類等,供物各插上香一枝,而燒更衣、銀紙,此稱「拜門口」。七月底或八月初一為「關鬼門」,好兄弟於此日回歸地府,寺廟撤去燈篙,同時舉行祭拜,儀式比開鬼門更盛大。只要謹記鬼門開及中元普渡,以當日可吃完的鮮品為主,鬼門關則多祭拜罐頭等可讓好兄弟帶著走的食品。 必備好料:三牲 三牲是指雞、豬、魚等葷類,通常會有家禽、家畜、海鮮各取一種組成三牲,感覺比較豐富。現在大賣場賣都可買到麵粉做的三牲,可以當作準備不及的替代方案;有的生意人會備到五牲(鷄、鴨、魚、豬、香腸),甚至會針對謝神的部分再多準備麵粉做的牲禮。 祭拜普渡公與好兄弟的三牲以熟食較常見,但可不是隨便從市場買塊肉來煮熟就可以上桌,要注意的是,雞、豬肉不能去皮;魚要買有鱗片、完整的全魚,雞肉通常也得是一整隻雞,都不能去頭去尾,這樣表示有頭有尾,也意味著幫自己留後,而豬肉僅只需用帶皮的三層肉部位代表即可。 擔心拜完後吃不了這麼多肉的話,有些人會利用雞蛋取代全雞、香腸或蹄膀取代三層肉,而全魚也可改用乾魷魚或蝦卷。 祭拜水果有禁忌? 水果可以挑選一些當令的水果,要供養三或五樣奇數的數目。不過專家建議番石榴和番茄不要上桌,因為怕好兄弟吃了會變「番」!另外,釋迦也是不常拿來拜的水果,有一說是因為形狀類似釋迦牟尼佛的頭部,另一說則是名字與釋迦牟尼佛相似,因此較少出現在供桌上。香蕉、李子與梨子三種水果組合成『蕉李梨(招你來)』的諧音,也讓許多人在中元節時避之唯恐不及;而鳳梨則是說法較分歧的一種水果,有人認為鳳梨代表旺來,可以招來好運,但也有人擔心好兄弟太旺而避免使用。 民間習俗中較少出現在供桌上的是『很多籽』的水果,像是芭樂、番茄、西瓜等,因這些水果的籽數量多且較細小,容易吃下肚後排泄出來,令人有不潔的聯想。 講究一點的還可以再加上飯、粿或糕點等,傳統的米、壽桃、發糕到方便的糖果、餅乾、罐頭、乾貨都可以;如果是商家可以準備花生或龍眼、鳳梨,都有「發」和「旺」的含意。 傳統一點的人家會準備七道或十一道熟食菜肴宴請普渡公與好兄弟,可以是白飯、炒米粉或炊好的粿等,但現代人較少這麼講究,到超市或大賣場購買熟食拼盤也是一個替代方式;也有許多人會以白米、罐頭或是餅乾、泡麵等乾糧取代熟食,品項也比較沒有限制。 也可以選擇以下這些有特殊含意的供品來表心意: 普渡祭拜供品組合參考。(製表/食譜自由配) 供品擺放有順序 在家門前,向外擺放桌子,由內往外的順序是:乾料、蔬果類、三牲或五牲、香爐(插香的米筒)、酒杯和燭台;最外頭或桌底下則是盛好水的洗臉盆跟毛巾,有的還會設置普渡公燈為好兄弟照路。 專家也提供拜拜時的招財小撇歩,擺雞和魚的時候,雞頭朝外、魚頭朝內,用意是讓雞咬錢進來,讓魚(餘)留在家裡,有招財的意思和效果。 最外面會擺放臉盆,裝有半生水(在生水中放蔥、蒜,做為人與好兄弟使用的分別),毛巾掛在臉盆邊緣,讓風塵僕僕而來的好兄弟可以先洗淨顏面。 ※以上習俗資料由民俗達人林瓊姿、張楊提供。提醒大家,禁忌、民間傳說等建議適度參考,不要過度迷信。

Posted in 生活, 文化 | Leave a comment

中元普渡怎麼拜?家樂福推線上教學

http://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514604 本周末(11日)農曆7月鬼門開,家樂福即日起推出中元節第二波促銷活動,除了上萬商品下殺4折起,看準許多年輕族群想拜卻不會拜,家樂福也首次在LINE推出地方最強勸拜高手福媽聊天室,並搭配全新第二波廣告「嘻哈篇」,用RAP教大家中元普渡,一起平安過中元。 家樂福表示,中節檔期即將進入最高峰,家樂福促銷商品價格下殺也超兇,接下來二個週末都是採買黃金週,家樂福第二波促銷加碼商品仍以拜拜餅乾、飲料、米、麵、罐頭、油以及生鮮商品等食品類為主,加上民生必需品以及夏日家電,價格保證全年超低價。 第二波線上廣告「嘻哈篇」,延續去年跨世代溝通的概念,以時下網路群組最喜歡的流行用語「TRY供」搭配輕鬆有趣的RAP表現方式,將各種中元普渡小知識放入其中,鼓勵消費者參考小知識,並發揮創意,擺出自己的中元供桌,就算普渡新手也能拜得開心又有趣。 除此之外,家樂福也推出Line聊天機器人「福媽聊天室」,請出號稱地方最強勸拜高手的福媽,不只親自為大家解決各種拜拜疑惑,也可以和大家有事沒事聊心事,歡迎民眾隨時上線聊天問普渡。 「中元家樂福」促銷活動促銷自即日起至8月28日止,活動期間家樂福將隨時查價,機動調降價格。(家樂福提供)家樂福推出第二波中元促銷活動。(家樂福提供)

Posted in 生活, 文化 | Leave a comment

700天的美好! 廖振富告別台文館:台南再見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505428 「台南再見,謝謝這700天的美好!」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廖振富以身體健康因素向文化部請辭獲准,今天卸下館長一職,晚間他在臉書以簡單的一行字向台南道別,許多同仁及台南文壇人士相當不捨,留言道別也給予祝福。 廖振富卸下台文館長一職,在臉書低調與台南道別。(記者劉婉君翻攝自廖振富臉書) 廖振富卸下台文館長一職,在臉書低調與台南道別。(記者劉婉君翻攝自廖振富臉書) 廖振富為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退休,2016年9月接任館長,在任將近2年期間,致力拉近文學與民眾的距離,兒童文學、偵探文學及目前正在展出的鬼怪文學特展等,將文學展覽更貼近民眾的生活,均獲得好評,讓民眾了解「原來文學這麼有趣。」 廖振富說,一般人想到文學,就會想到作家,台文館的重要任務除了辦文學獎、將台灣重要的文學作品外譯,也一直很努力要讓民眾知道,台灣文學不只是作家的文學,而且除了文字,還有歌謠及傳說故事等,打破文學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 讓文學向下扎根,也是廖振富任內致力的重點之一,目前已規劃年底將同時出版一本台語古典詩及一本台灣唸謠的兒童繪本,給台灣的小朋友在地的文學養分。 「廖館長是一位很接地氣的館長。」有台文館人員及民眾這樣形容廖振富。2016年底的「自自冉冉」事件,令不少人印象深刻,也可以看出廖振富的真性情。他說,自己教了一輩子的書,當時並沒有想太多,只是單純想講出真心話,但沒想到後續發展並非自己所能預料的。 回想過去700個日子,他說,以前在大學教書,可以影響的有限,在台文館雖有國家資源,也負有國家重要的任務,責任非常重大,所有一切,他歡喜做、甘願受,也正面看待。 不過,也因為工作壓力大,生活步調太匆忙,導致他的身體出現警訊,因而決定辭去館長一職,職務將由副館長暫時代理。 廖振富說,現階段將以調養身體為優先,會繼續寫作,在文學雜誌撰寫專欄,也會在大學兼課、指導研究生並演講,持續為文學推廣盡一己之力。

Posted in 生活, 文化 | Leave a comment

故事》散落在台灣各地的「汪星神」!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361887 ◎每日一冷 從古至今,狗狗一直是人們的忠實夥伴,但你知道嗎?除了作為寵物,臺灣從北到南都有許多地方將狗狗視為神明喔! 今天的冷知識就作為提供愛狗的讀者們來場汪汪巡禮囉! 〔北部〕會趕飛機的狗:十八王公廟 「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北海岸十八王爺公喔!嗷嗚~嗷嗚~」……臺語老歌〈倒退嚕〉 北海岸十八王公廟的義犬雕像。(圖片來源:https://goo.gl/FqS9og) 以祭祀義犬聞名的十八王公廟,幾乎可說是本類型中最知名的廟宇。 傳說清代中葉,有一艘帆船載著 17 人一犬出海,因不幸遭遇海難而漂流到石門的乾華,唯一生還的狗兒守屍悲鳴,引來當地民眾注意;當眾人為殉難的 17 人收埋時,這隻狗兒竟也投身殉主。 這樣的景象令在場眾人為之動容,便以「十八王公」之名予以祭拜;因墓址於位乾華,也有「乾華十八王公祠」之稱。今日在石門更有一尊好幾層樓高的「黑龍義犬」銅像,頗為知名。 那這尊「黑龍義犬」保佑的項目是什麼呢? 許多六合彩玩家、特種行業人士都喜歡在夜晚來此祈求財源滾滾,也有賭徒在此以香灰預測開獎號碼。其實十八王公的傳說不僅於此,信徒們還相信:二戰時期石門幸運地未遭戰火波及,就是因為黑龍義犬在此驅趕盟軍戰機之故(神犬吠飛機?);另外傳說在核一工程進行時,一度要拆遷十八王公廟,但工程人員和機具屢遭不順(例如工人生病或機械故障),王公們更顯靈表示不願搬家。這樣的故事讓此地香火更加興旺,「有求必應」的傳聞也讓許多不同行業的人來此祈求亨通發達。 〔中部〕戰犬無雙:七將軍廟 傳說在二戰期間,一些被日本徵調到南洋打仗的臺籍青年,在叢林間進行激烈戰事時,有時身邊會出現一隻神奇的狗陪伴、協助他們作戰。戰後平安返臺的這些士兵們,都相信這是因為家人有向七將軍廟的忠犬公祈求平安的緣故,「七將軍廟」也隨著這些戰士們謝神還願而更加香火鼎盛。 七將軍廟中的犬將軍像。Mr.Namaste 攝 七將軍廟位於臺中大里,供奉著七位軍人及一隻軍犬。地方人士相信,這是源於一起原漢衝突事件:在清代,有七名軍士(也有說法是六位)被大里杙(大里)總兵派往霧峰(阿罩霧)巡察,不意在當地被原住民包圍而陷入死戰。當時隨行的軍犬負傷逃回大里求援,帶領清軍奔赴霧峰戰場;但大隊兵馬到達時,這七位軍士已經戰死,而軍犬也因傷重疲憊而倒地身亡。1 廟中交趾燒講述的七將軍故事。Mr.Namaste攝 就在眾人將陣亡軍士和軍犬埋葬之後,當地就神蹟不斷:在地方動亂時,不時會有狗叫聲提醒巡邏的官兵何處有敵人埋伏;甚至被稱為「七將軍」的他們會顯靈協助漢人對抗原住民。香火日趨興旺的七將軍廟,直到日治時代也會有出征的臺灣人來此祭拜。 七將軍墳前壁畫,描繪著原漢衝突的故事情節。 而在原漢衝突、南洋戰爭都成為歷史的今天,仍有許多人來此祈求尋得失物,據說非常靈驗。也因此在每年農曆七月的祭典日,七將軍廟前的祭祀和演戲酬神都盛大非常,甚至需要警方進行交通管制。 〔南部〕汪汪神探:忠義十九公廟 前面說到臺中的七將軍擅長尋找遺失物,無獨有偶,嘉義也有一尊被視為「失物回歸大師」的「義犬公」;信徒們相信牠/祂嗅覺靈敏,尤其擅長尋找失犬和失車,每年也都有許多人以金牌或演戲來作為酬謝。 義犬神像。Mr.Namaste攝 據說在乾隆年間的林爽文事件中,諸羅(嘉義舊稱)縣民李甲等十八人組成民兵協助官兵防守,後來卻在追擊敵人時不幸遇到埋伏,當時同行的黑狗奔回城中向官府求救,因為不通人語只能奮力撞擊衙門來吸引官兵注意。當官兵隨著黑狗趕到現場時,李甲等人已經壯烈戰死(這跟隔壁棚的七將軍故事告訴我們:人手不夠時至少要有隻狗)。本來官兵要就地草草收埋李甲眾人,但黑狗伏屍哀鳴、不肯離去,官兵只得將他們運回城中,就在埋葬時黑狗突然倒地猝死,眾人遂將這隻與主人同生共死的忠犬一起埋葬,並稱為「忠義十九公」。 今天我們到忠義十九公廟前,還可以看到這隻傳奇忠犬的雕像。除了以協尋失物廣為人知以外,廟方也表示「摸狗頭,厚你(讓你)起大樓、摸狗嘴,厚你大富貴、摸狗耳、讓你呷百二…..」,鼓勵信徒向義犬公祈求吉利。 民眾撫摸義犬神像求取好彩頭,或許狗狗成神以後仍喜歡被摸摸也不一定。Mr.Namaste攝 在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人與狗間親密的關係。雖然民間傳說有些超乎常理的情節,但在其中確實可以看到古代移墾社會的的經濟活動、漢原衝突、以及清代的民間起事等歷史元素,廟中壁畫在裊裊香煙之中也述說著臺灣歷史的發展脈絡。 臺灣祭祀狗神的廟宇還有很多,例如北港的義犬將軍和嘉義的圓山宮也都有著不同的狗兒傳奇故事。你的家鄉中也有祭拜汪星人的廟宇嗎?也來跟我們分享一下吧! 1.關於「七將軍」的人數和年代,歷來眾說紛紜,這裡是以各版本的共通處,擷取概要做介紹。 參考資料: 簡榮聰,〈臺灣的狗崇拜〉 大里七將軍廟官網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官網 忠義十九公廟臉書粉專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故事: 散落在台灣各地的「汪星神」!

Posted in 文化, 汝知否?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