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May 2013

食安風暴下 重新思考飲食方式

從順丁烯二酸澱粉,到問題醬油、原料過期泡芙,當廚師變成魔術師、當料理家變成化學家,一個外食族一天三餐,很可能吃進超過一百種添加物,民眾對食品安全信心大失,「究竟還能吃什麼?」成為大家的共同焦慮。 專家呼籲,民眾宜利用食物風暴,重新思考飲食方式,「吃食物、不要吃不明物」,「吃便宜、但不能太便宜」,「吃原味、遠離重口味」,才能正本清源!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建議:「要自保,一定要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要去了解食物的內容物,不要吃不明物!」 什麼是不明物?許惠玉說,例如,很多人吃黑輪,卻不知道黑輪裏頭有甚麼;很多人吃魚板,卻不清楚魚板裡面有多少魚?因此,董氏基金會在這次的食品衛生管理法中推動修法,要求食品要全成分標示,比如說,不能只標起雲劑,而是要寫明起雲劑是什麼。 許惠玉更強調:「均衡飲食也很重要,不僅能均衡營養,也能分散風險。再好的食品,也不能一直吃、天天吃。」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建議,乾脆就吃食物、不吃食品,而且要學著吃食物的原味。他每天一定有一大盤燙青菜,只加一點鹽巴、一點油,就能吃到食品真正的味道。 此外,林杰樑說:「食物吃當季最好。」因為當季蔬果便宜,農夫不會多加農藥,上市場時,記得要挑選每個攤子都有賣的蔬果,因為那些既便宜又安全。 更重要的是,從小建立正確飲食習慣,如果從小就習慣了高油、高鹽、高糖以及重口味,未來就難改過來,也難怪現在很多疾病年輕化,那麼多人才二、三十歲就因為心血管疾病猝死。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自製勾芡白米漿 天然健康

問題澱粉影響範圍越來越廣,消費者已經不知如何分辨,展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藥學博士楊玲玲特別教民眾如何製作勾芡美食,平常在家只要用一杯米加上3至4杯水,用玻璃容器的果汁機攪拌,即可得到具勾芡效果的白米漿,放在冰箱保存,需要時就取出調用,經濟實惠。 楊玲玲舉例,想製作有勾芡的咖哩飯,只要將白米漿倒出來加上咖哩粉一起煮,輕鬆就可製作勾芡黏稠的醬;要做濃湯也是如法炮製。且白米補中益氣,與人參有相同功效,更不用擔心會有健康疑慮。 楊玲玲說,過去大家常用太白粉勾芡,但因為有氰酸中毒疑慮,國外已漸少用,如果民眾覺得白米漿不夠黏稠,可改用小米漿。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大稻埕味道

◎焦桐 紅糟燒肉 順著涼州街往西,過延平北路三段,忽覺空間感一變,彷彿時間的步調緩慢了,彷彿步入泛黃的老照片裡:人力車,單車,滿街茶行招牌,推置路旁待運送的茶箱。延平北路及其以西這區塊就是大稻埕,又稱稻江、稻埕,日據時代叫太平町,一直聚集著許多美味小吃。 當時日本人描述太平町:「房屋是類似歐風的磚造建築,而且整排都是兩層或三層樓高富麗堂皇的建築,有稱之為『亭仔腳』的騎樓供行人用及做為遮陽防雨的獨特建築構造,誇張的色彩,和城內的風格不同,洋溢著異國風情。正因為是本島重要輸出品,米、茶的交易地,所以商業活動繁盛。」永樂國小教室至今仍保存著拱門式走廊。 右轉安西街,排隊的人龍比「賣麵炎仔」招牌還醒目。隊伍緩慢前進,終於輪到我在門口點餐了:一碗摵仔麵,一碗雞油飯,一盤紅糟燒肉,一盤白斬雞,一盤鯊魚煙。好像有點過量,然則等候了這麼久,應該不過分。 讓讓,讓讓。狹窄的通道上點餐,隨時得閃避用大鐵盤捧著紅糟燒肉的店員。讓讓。吆喝聲,剁肉聲,吃麵聲不絕於耳,年輕的店東不停地剁雞切肉,那雙機械般快速規律的手似乎不曾稍歇。 賣麵炎仔是安西街最動人的風景,尤以紅糟燒肉最獲我心,那肉醃漬薄糟,經兩次油炸,先炸熟再炸酥,有效封鎖肉汁,色澤紅潤,酥爽,鮮嫩,彈牙,鹹甜調和得宜,表現脂香和酒糟香,為它排隊,值得,值得。我一頓飯剛結束,紅糟燒肉又從廚房搬運了出來;店外排隊的人龍更長了,繼續緩慢移動。 紅糟乃米酒、紅麴、糯米發酵而成,色香味比白糟、黃糟傑出,適合入菜,常用來醃製豬肉、雞肉、鴨肉、鰻魚、螺片,也可做紅糟飯,乃福州菜系的基本符碼。福州的紅糟肉都泡在縴汁中,性質屬紅糟扣肉。我在福州「聚春園」、「安泰樓」品嘗的紅糟肉都帶厚汁,夾在光餅中吃,類似肉夾饃辦法。台灣的福州菜館所製亦同,如「福州新利菜館」的紅糟三層肉未油炸,帶著濃厚的縴汁,總是夾餅食用。 這種福州血統,已融進了台灣的鄉土文化。台灣的紅糟肉採油炸工序,很多人又叫它「燒肉」,其實兩者略有差異,紅糟肉是豬肉醃紅糟、醬油、蒜頭、薑,入味後再裹地瓜粉油炸;燒肉的醃料則少了紅糟,如員林「謝家米糕」所製。兩者皆適宜配飯佐酒。 紅糟從福州到台灣,以客家人最善利用,所製也較接近福州原貌。客家人過年時祭拜神明和祖先,必多備許多雞鴨豬肉,在冰箱尚未出現的時代,用鹽巴醃製保存;為了風味更佳,就另以紅糟醃漬。他們喚紅糟肉「糟嫲肉」,又異於台灣閩南族群的紅糟燒肉。醃糟嫲肉必用熟肉,不可用生肉;先敷鹽,至放進紅糟中醃漬一星期。食用前再蒸一下即可。製作紅糟多在農曆12月下旬,除夕之後用來醃拜好的肉,是客家人的傳統年菜。 紅糟燒肉是台灣人的家常菜,辦桌時常有的冷盤;也多見於麵攤、小吃店,美味者不少,諸如新竹城隍廟旁「西市米粉湯」,台北「金蓬萊遵古台菜」、「古都食堂」、「阿婆麵店」、「劉美麗」等等。劉美麗深富創意,依部位提供六種紅糟燒肉,如豬頸肉、前腿肉、五花肉,肉汁飽滿;其中有一種店家喚「小不點」者,球狀,乃豬臀部位包覆在脂肪內的小塊肉球,彈性肉質都非常迷人。 傳統紅糟是紅麴菌、糯米共同發酵產生的糟粕,具濃厚酒香,味道甘醇,成色是自然的紅色。優質紅糟有油脂,味道油潤甘香;劣質紅糟則帶著化學味。紅麴菌能降低膽固醇、促進血液循環、降血糖、降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還可以潤腸溫胃。《本草綱目》載紅麴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用紅糟烹調帶著養生意義。 一些紅糟,就改變了肉品的內涵和外貌,像施了胭脂的美人,很難不被吸引。紅糟燒肉的基本功是外酥內嫩,肉鮮甜;粗獷的外表,細膩的內在;有一些江湖俠義的性格,又透露裡面溫柔多情的氣質。 排骨湯 接到珊的電話,努力壓抑焦急的語氣:媽媽彎腰拿CD,聽到一聲好像骨頭斷裂聲,骨轉移的腰脊處劇痛,要你立刻回家帶她去和信醫院急診。在醫院做過各種檢驗,量血壓,測脈搏,照X光,醫師判斷應該沒事,骨頭結構看起來還完整,可以回家休息。一年來,我們對和信醫院很熟悉了,醫師、護士都親切細心;遺憾還是沒有差堪入口的食物。 已經中午了,中餐吃什麼呢?順路就去大稻埕吃路邊攤好不好?保安街四十九巷是美食巷,聚集了許多精采的小吃攤,豬腳湯,毛蟹,鹹粥,蚵仔煎,鼎邊趖,滷肉飯,排骨湯……我下課常駕車來這裡吃飯配高麗菜、福菜,和排骨湯,疲憊的心神忽然得到鼓舞,飽足。 慈聖宮,大家習慣喚媽祖宮,宮前即是四十九巷,美食高度密集的小巷,廟埕上,攤商各自擺了一排又一排的桌椅。其中兩攤在賣排骨湯,兩攤的食物種類、味道、價錢幾乎一模一樣;原來是親戚關係。他們都選用豬肋排煮湯,只加白蘿蔔煮,湯色清澈甘醇,肋排肉剪成小塊,鮮腴,彈牙,軟嫩度掌控得極其準確,蘸辣椒醬油吃,一口一塊。 她說好吃,好吃。要餵飽長期化療的老婆並不容易,感謝排骨湯。天氣愈來愈冷。我們坐在廟前廣場吃中餐,廟埕左右有巨大榕樹,陽光從葉隙撒下,光與影投射在旁邊古老的紅磚屋,投射在家人的臉上,投射在廟埕上,許多麻雀跳來跳去啄食。 我們一邊吃飯,喝排骨湯,感恩地,一邊覺得有媽祖在保庇。 台灣冬天盛產白蘿蔔,用來煮排骨湯真高尚。白蘿蔔的別名有十幾種,如「菜頭」、「萊菔」,我最喜歡的是「心裡美」。我覺得白蘿蔔真美,一直鼓勵她多吃,特別是生食。為柔和它強烈的生嗆味,我通常拌以大蒜、辣椒和醬油。白蘿蔔帶著祝福的任務,向來有「土人參」、「十月蘿蔔小人參」之稱,它含有芥子油及助消化作用的澱粉酶、木質素,其中木質素被胃腸道吸收後還可激發巨噬細胞的活力,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所含的多種酶,又能消除致癌物質,抑制腫瘤細胞增生,有抗癌的作用。 蘿蔔排骨湯似乎很普通,湯色不厚不重,俗諺「蘿蔔上市、醫生沒事」、「蘿蔔青菜保平安」,多麼希望我身邊的人都能安康欣喜。 客家人尤愛白蘿蔔,酬神宴客時有「四炆四炒」八道經典菜色,其中「排骨炆菜頭」即是排骨熬煮出骨髓風味,再加入白蘿蔔塊一起炆,蘿蔔吸飽肉汁,甘腴的排骨湯又透露清芳。 萬華祖師廟旁「原汁排骨大王」強調用高山品種白蘿蔔,鮮甜,綿密;此店和梧州街排骨湯,都選用大塊排骨長時間熬煮,湯色較沉,湯味濃郁,筷子輕觸即骨肉分離。 有人為求煮得快速,白蘿蔔切片,先以冷凍法凍軟再煮。然則凡事都要那麼快速嗎?和排骨一起緩慢共浴的白蘿蔔,滋味豈是凍軟凍爛者可比?我切蘿蔔不喜片狀,例以刀後端輕斫,順勢向旁邊推開,成不規則塊狀,先斫去生嗆味,再入鍋熬煮。排骨亦須先汆燙掉血腥才入鍋。要之,水須一次加足,不可中途添水。此外,跟大部分湯品一樣,起鍋前才放鹽。 有人自作聰明,白蘿蔔之外添加胡蘿蔔,以為紅白相襯較美麗。殊不知兩種蘿蔔像怨偶,不宜一起燉煮,否則會減損營養價值。因為胡蘿蔔含有一種分解酶,會破壞白蘿蔔高質量的維生素C。 白蘿蔔排骨湯的性格相當淳樸、簡單,缺乏自信的廚師掌勺總唯恐材料、調料不夠多,矯揉造作地在蘿蔔排骨湯中添加多種配料如香菜、玉米、山藥、冬菜,像一首意象亂竄的詩,看起來華麗絢爛,卻沒頭沒腦,未能顯現一個總體效果。尤有甚者,獃廚煮排骨湯竟胡亂摻入八角、紅棗、枸杞、香菇。 像文學創作,平庸者出手常意多亂文。李漁「立主腦」之說很能幫助我們理解白蘿蔔排骨湯的美學特徵:「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腦;主腦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傳奇亦然,一本戲中,有無數人名,究竟俱屬陪賓;原其初心,止為一人而設。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終,離合悲歡,中具無限情由,無窮關目,究竟俱屬衍文;原其初心,止為一事而設。此一人一事,即做傳奇之主腦也。」年輕的文學選手若不識割捨,剪裁,徒令枝葉蕪蔓。 一碗白蘿蔔排骨湯,主腦是排骨;而排骨欲成就好湯,只為白蘿蔔而獻身,其餘都是枝節,都是為了這一碗湯的清芬而衍生。青蔥之鮮甜,老薑之緩解生辛,芹菜之提味,在在為了排骨和白蘿蔔的結合而努力,為他們能共築溫暖人心的好湯而鋪陳。待排骨湯完成,薑、蔥之屬皆可盡棄,只有白蘿蔔孤星伴月般,清清白白呈現。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y/29/today-article1.htm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懂得愛,才懂得美食

圖◎魚夫 圖◎魚夫 圖◎魚夫 圖◎魚夫 ◎李昂 圖◎魚夫 魚夫在台灣早期方興未艾的美食區塊裡,其實是領風氣之先,早在主持電視時,即已開始一連串的美食報導,還出版專書像《魚夫1000塊遊台灣》。 之後魚夫轉向電腦新科技,是台灣很早即有雲端感念的人,也在科技大學任教,表面上看來,好像是已經忘情美食,其實不然,他反倒用了另外一個方式,繼續在美食這個區塊裡做另類探索。 吃也要有愛 最近常見、也是十分流行的一種說法:要能做出美食,一定要用心、全然投入、有耐心、有足夠的愛。「美食裡有愛」,多美好的說詞。可是,我們很少要求,吃美食的人,也要同樣的用心投入、關心,最重要的,要有愛。 只有愛,才能真正地享受到美食。而不只是將食物吃到嘴裡,人云亦云地說些好吃、彈牙、入口即化……或者,有一派追星族,以吃到多少名店為傲,做為彰顯自己身價。或者,以美食宴飲,做為名利地位的進身階。 要求別人用心做出美食,也要懂得用心吃出美味,如此才能彼此之間相互激盪、精益求精,整體性地提升飲食文化。 這是我對台灣走在這一陣子美食風潮中最大的期許。 性情中人 寄情美食 我和魚夫相識多年,有一段少為人知的特別交情。我認得魚夫在先,90年代初期,魚夫充滿理想地為當時從牢裡出來,踏入政壇的施明德做國會辦公室主任。沒多久後,我和施明德分手,而施明德從黨主席一路做了幾屆的立委,政治前途看好如日中天。 當年和我交往的一群人,包括有些所謂的學者專家,更不用講政治圈內人,繼續齊聚在施明德身邊,共享權力的美好滋味。大概為了表態忠貞,我這個分手的女朋友,便不在他們繼續交往的範圍內。 有人不僅畫清界線,還散布對我不利的話語,惡意汙名化將我形容成為失寵下滿懷怨恨的失敗者,以便如果我會對施明德有所不利,能夠反制。 而我很慶幸自己堅守一貫地做為一個作家、大學教師,不曾在政治圈裡討一口飯吃,方能不至被抵制。 人情冷暖至此,這是我這一輩子到其時最明顯的一次感受。而當時反對運動尚未取得政權,只朝向執政邁進,理應有更多的同志情誼,而非只趨炎附勢。 這個階段裡,大概只有魚夫及少數人,雖仍稱職地為施明德工作,仍繼續和我做朋友。 「這是一個懂得愛以及關懷的人。」我當時深切地感受到這樣的溫暖。 之後民進黨執政八年,也曾在選舉時候為民進黨立下汗馬功勞的魚夫,選完後不曾積極地去卡位,從中分享好處。這樣的非名利中人,也難怪有心、有愛繼續來在美食這個區塊,有所領悟,開創出另外的視野與空間。 因為有愛,才更懂得美食,我這樣堅信著。 「移民台南」 魚夫新作《移民台南》,這本書就是驗證上述說法,最好的成果。 台灣走過了美食、旅遊最始初的資訊式的報導,目前疲態已現。當媒體一再只有追問、報導「哪裡有新餐廳」時,吃後常有不怎樣的感慨。尤其是人人都可以在臉書貼上吃過的美食照片,再加一、兩句十分自我感覺的評價,美食資訊的提供已經到了氾濫的地步。 所幸近幾年來,我們看到優秀的作家如劉克襄、舒國治等人,別創一格地將自己生命、生活的體悟加諸於美食上;或另闢蹊徑,以別出心裁的觀點,開拓了食物書寫的新空間。 魚夫走過生命中不同階段歷練,現今以他的人生體悟來寫美食,漫畫式的嬉談笑弄,直指重心。好看易讀又具深意,別具一格。 深深讓我驚豔的是,魚夫開拓了除了文字外,另個美食的新面向、新境界,也真正用「看」得見的方式,讓我們換另外一種角度與視野,與美食重新面對面,並開展另種另類追星方式。 畫到好看又好吃 魚夫以他多年深厚的畫畫底子,結合了拿手的漫畫風格,將美食畫成好看又好吃的圖畫。讓我驚豔的,除了這些畫表現出來的藝術成效,由著繪畫畫面的再創造,與現場實體的美食相互比較,撞擊出來的火花,讓我對習以為常的美食,有了另層深切的體驗。 在過去,我們太習慣於從拍攝十分逼真的圖片上,或者從過程都一步步呈現的電視畫面上,去看我們還未吃到的美食。等到我們終於親自面對這些美食,心中有的都是已經見過、習以為常的二手畫面。尤其如果是小吃,並非擺盤美麗的大菜,在視覺觀看的這部分,通常激發不起什麼特殊的美感經驗。 可是,拿著《移民台南》,循著一頁一頁的圖片去找尋,便學會了認真地用眼睛去「看」,並深刻地感受到,魚夫創造出來的畫面與現實的差異,所產生的衝擊。 這樣說來好像有一點抽象,但不妨以魚夫畫的「再發號」粽子店來看:吃個粽子,三、五十塊,沒什麼大不了,端上來的粽子尤其都已經剝去粽葉,光禿禿的一團糯米,打開來時,細心的還會注意到裡面包什麼料,要不,大口小口地就吃到嘴巴裡。 可是由於魚夫細細地在畫面一旁鋪排出美麗的粽葉,讓我問出:「這粽子是用什麼葉子包的?」 得到的答案是:「月桃葉。」 而我也才會去注意到店家裡放置的粽葉。因為魚夫的畫,開啟了我對這粽葉的興趣,也使得我在這麼常見的美食中,深刻地感到我與粽葉、生產粽葉的這片土地的關聯。 美食情境 或者,走進巷弄裡,到「寮國咖啡」去喝一杯咖啡。魚夫的圖畫裡,這回表現出來的不是直接的與咖啡相關的事物,而是畫咖啡店的建築立面。這是個利用民宅外圍自家騎樓布置出來的雅致空間。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自製芋圓 Q彈安心吃

文/梁瓊白 又傳出駭人聽聞的食品添加劑──順丁烯二酸,這種工業用的黏著劑,加入在粉圓、黑輪、粄條中,可以增加Q度,讓口感更有勁道,但對人體產生的傷害不亞於之前踢爆的塑化劑,生意人只顧賺錢,消費者只能自我保護。 任何食物的色香味,如果超出正常的好,都是添加物的效果,例如餐館炒牛肉用小蘇打、煎牛排用嫩精、燒仙草用鹼粉、脆腸用雙氧水、豆芽用吊白塊、毛肚用石灰、蝦仁用硼砂等等,目的都是讓口感脆嫩,賣相討好;而加在粉漿中的順丁烯二酸,則是為了增加口感上的彈性,吃起來比較Q。其實要讓這些粉製食品增加勁道的方法很多,善用粉末的比例,和增加揉壓的時間就可達到。 麵粉有不同的筋度,但是米粉完全沒有,只能選擇不同的米來增加口感。例如在來米的黏性最弱,其次是蓬萊米,只有糯米的黏性比較強,經過揉壓可以增加彈性,但是糯米的成本高,因此可以改用地瓜粉或太白粉,這兩種粉的勁道足,黏性低,是最理想的添加物。不同的比例可以製作出不同的口感,例如客家有名的水晶餃完全用太白粉製作,那種韌度以我的牙口會覺得太Q了,吃了不消化,但如果將太白粉或地瓜粉依比例加在米粉中的話,就可以增加米粉的彈性又不影響口感,台灣的肉圓不就是地瓜粉的效果嗎! 所以不用順丁烯二酸,只靠地瓜粉或太白粉,絕對可以達到效果又不傷身。地瓜粉的顆粒比較粗,使用前要過篩,避免顆粒影響平整度,太白粉則完全不會,而地瓜粉的Q度比太白粉更強;但是太白粉有兩種,一種是顏色較暗,價格較便宜的台灣太白粉,一種是顏色較白、價格較貴的日本太白粉,其實都是台灣製的,只是生意人區分不同價格的說法。日本太白粉比較Q,尤其加入開水燙熟後,可以揉出很強的勁道,是一般小吃最常用的手法,這次出問題的產品來自工廠,他們的製作量大,加入順丁烯二酸除了節省成本,可以快速達到口感上的效果,才如此罔顧商業道德。 無論麵粉、米粉或是馬鈴薯、地瓜、南瓜、芋頭這些含澱粉量高的食材,都可以添加地瓜粉或日本太白粉來增加口感,讓食物吃起來Q彈有勁,比例從一比一、到一比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都可以,就看各人對口感的要求,除了參考食譜,也可以在實作過程中按照經驗調整比例。 <食譜DIY>芋頭地瓜丸 材料: 芋頭1個(約10兩)、黃心地瓜1個(約1/2斤)、地瓜粉1斤、太白粉1兩 調味料: 黃砂糖1/2斤、水5杯 做法: 1.芋頭和地瓜分別削皮、洗淨、切片、蒸熟,趁熱分別碾碎。 2.地瓜粉和太白粉分成兩等份,分別和芋頭、地瓜揉勻成兩份不同顏色的粉糰。 3.分別搓成長條再切小丁,做成芋頭丸子和地瓜丸子,另外燒開一鍋水,將丸子分別煮至浮起時撈出。 4.另外將調味料燒開煮成糖水,放入芋頭和地瓜丸子後即可食用。 Tips 1.芋頭或地瓜都要趁熱才容易碾碎,拌入地瓜粉時,如果太乾可以酌量加點水。 2.煮好的丸子最好先用冷水沖涼再加入糖水中,比較Q而且不會黏在一起。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y/27/today-family1.htm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猶太人最有名10句話

1、一杯清水因滴入一滴污水而變污濁, 一杯污水卻不會因一滴清水的存在而變清澈 2、這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一是吃進胃裡的食物, 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三是讀進大腦的書。 3、馬在鬆軟的土地上易失蹄,人在甜言蜜語中易摔跤。 4、世界沒有悲劇和喜劇之分,如果你能從悲劇中走出來, 那就是喜劇,如果你沉緬於喜劇之中,那它就是悲劇。 5、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6、當你的鄰居在深夜兩點彈鋼琴時你別氣惱, 你可以在四點鐘時叫醒他,並告訴他你很欣賞他的演奏。 7、如果你只是等待,發生的事情只會是你變老了。 8、真正的朋友不是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話, 而是即使不說一句話也不覺得尷尬。 9、時間是治療心靈創傷的大師,但絕不是解決問題的高手。 1 0、寧願做過了後悔,也不要錯過了後悔。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蟑螂變異不再愛吃糖 殺蟑藥面臨失效

有3億5000萬年歷史的蟑螂生存能力無與倫比,甚至有人戲稱就算核子戰爭爆發,蟑螂也不會滅絕。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蟑螂為了生存,可以捨棄對糖的愛好,演化出討厭糖的癖性,以避免吃到以葡萄糖為誘餌的蟑螂藥。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研究團隊刊登在美國期刊「科學」(Science)的研究以體型較小的德國蟑螂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突變的蟑螂味覺經過「重新組織」,經常用來當作蟑螂藥誘餌的葡萄糖,在蟑螂嚐來竟然是苦的而不是甜的。在實驗過程中,蟑螂一吃到充滿葡萄糖的果醬竟然嚇得跳開,接著就跑去吃葡萄糖較少的花生醬。 研究指出,這種對抗蟑螂藥簡單又有效的自衛方法,關鍵就在於大腦通報食物信息的神經元。一般蟑螂吃到葡萄糖時,會刺激神經元,告訴大腦「甜!」的訊息,但經過突變的蟑螂吃到葡萄糖時,神經元會告訴大腦「甜!」也會告訴大腦「噁!」但因為告訴大腦「噁!」的神經元壓倒其他神經元,所以大腦得到的訊息是含有葡萄糖的東西吃起來味道很噁心,蟑螂因此得以避開含有葡萄糖的殺蟑藥。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昆蟲學教授施裘表示,蟑螂吃到葡萄糖時的反應,就像「小寶寶吃到菠菜」一樣。不只美國南加州、辛辛那提、印地安那州的蟑螂發展出這種講究的飲食偏好,南韓、俄羅斯的蟑螂也有類似行為,顯示這是全球共有的現象。 這種行為最早出現在90年代初期,也就是殺蟑藥開始取代噴霧劑不久後,研究學者研判蟑螂花了約5年時間演化,讓新一代的蟑螂繼承基因,轉變口味。以出生後1到3個月就能開始繁殖的德國蟑螂來說,大概經歷了25代的演變。為了因應蟑螂的演化,業界也不斷研發新的誘餌。 不過,實驗顯示,討厭葡萄糖的蟑螂仍樂於接受市面上大多數滅蟑藥的誘引,顯示大多數的製造商已經除掉或掩蓋住蟑螂討厭的葡萄糖。儘管討厭葡萄糖的蟑螂散佈全球,但學者研究的全部19群蟑螂中,只有7群討厭葡萄糖,代表不是所有蟑螂都對含有葡萄糖的蟑螂藥免疫。因此,研究學者指出,若家中的蟑螂藥沒效,也可能是消費者使用方式不正確。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冰水即溶 花式咖啡創意喝

夏天腳步來臨,越來越多咖啡客喜歡來杯冰涼沁心的冷飲,星巴克也趁此時機推出冰飲概念的「星巴克即溶冰咖啡Iced Coffee VIA」,強調用「冰水」就能沖泡,滿足了許多夏天的味蕾。 統一星巴克表示,超微細即溶咖啡Starbucks VIA Ready Brew上市之後,成為許多咖啡愛好者在家沖飲的好選擇,這次推出的即溶冰咖啡更厲害,每包粉末只要加上240ml的冰水或者冰牛奶,獨家超微細研磨技術不但溶解快速,而且馬上就能享受100%阿拉比卡豆的好滋味。 此外,星巴克也提出幾個在家玩創意的星巴克VIA喝法,像是把香草冰淇淋加入巧克力餅乾粉末後,混入星巴克即溶冰咖啡攪拌均勻,然後擠點奶油就是一道夏日咖啡點心。 除此之外,星巴克也同步推出適合調理冰咖啡的花榭清風咖啡豆、肯亞咖啡豆、輕柳綜合咖啡豆,都各自擁有不同個性與滋味,十分適合做成冰咖啡。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NASA砸錢 3D列印火星餐

為了解決送人類上火星的食物供應問題,美國航太總署(NASA)已撥款委外研發是否能利用3D印表機來製造食物,好讓太空人只要按一下3D印表機按鈕,就能享用主菜或甜點。 研發3D列印火星餐 華盛頓郵報報導,總部設在德州的「系統材料研究公司」(SMRC),已獲得NASA提供12萬5000美元(約台幣373萬元)的補助款,以便研發讓3D印表機創造出適合太空人食用的「營養又好吃」的食物。根據該公司的計畫,透過數位食譜,3D印表機能混合粉末,製造出在結構與紋理上都跟真品一樣的食物,連香味也行。 所謂太空食物印表機基本上並不存在,目前還只是一個構想。SMRC的3D印表機製造食物計畫經理康崔克特說,此一構想源自於他曾利用3D印表機幫妻子列印出巧克力,此舉讓該公司想到,也許其他食物也能以3D列印出來。 第1目標︰做出披薩 SMRC希望能在年底前研發出太空食物印表機。SMRC研究主任艾爾文說,第1個目標是做出披薩,理由是披薩包含各種營養成分與口味;更重要的是,披薩的結構是層層堆疊,而層次正好是3D列印科技的要件之一,至於披薩原料保存期限將達30年。 NASA發言人史坦茲表示,目前的太空食物不夠營養,存放期限也遠低於火星之旅所需的5年。目前太空人吃的是軍用食物,口味欠佳又過度加工,降低食物營養,選擇也不多。此外,這種類似仿效電影「星艦迷航記」裡的食物複製機科技,其實除了能用於太空之旅,也能用來幫助地球上的飢民。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紅參 白參 生曬參

人參的炮製方法很多,若將人參直接曬乾或烘乾,稱為「生曬參」;鮮參用糖水浸後曬乾,則稱「糖參」或「白參」;蒸熟後加以乾燥,稱「紅參」。 紅參、生曬參的藥力較強,紅參較為溫補,適用於氣弱陽虛者;生曬參則適用於氣陰不足者;白參則與生曬參功效相同,但藥力較緩。 至於「粉光參」即是西洋參,因產於美國又名花旗參,其性較偏甘寒,既可補氣養陰,又可清熱生津。 人參的功效可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戲劇上,常有病人快斷氣而用人參救命回陽的戲碼,其神效深入人心,也因此造成民眾喜服用人參進補的觀念。 清朝醫家徐靈胎便寫出《人參論》,抨擊世人濫用人參之弊,主要是因為群眾多喜補,不論體質是否合適,總是以補為先,因此有「人參殺人無過,大黃救人無功」之俗諺。 現代人的體質,總是虛實夾雜為多,難免外有風寒、暑濕纏綿,內有水飲、痰火鬱結,須審酌體質虛實、有無邪氣而決定其劑量,並「配伍」其他藥品。尤其高血壓患者若屬怕熱、大便硬的實熱體質,人參即不宜使用。 臨床上,曾有病患連續20天服用紅參後,全身大汗,夜間難入眠,只能睡3、4個小時,口苦口乾、胸悶心悸,恍神、注意力不能集中,痛苦莫名。患者十分不解:「紅參不是能補充體力?為何我越吃越沒力?」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對此已有解釋:「少火生氣,壯火食氣」,也就是說,溫和的生理之火可以讓身體充滿活力有元氣,但補藥吃過頭會造成過旺的病理之火,過旺的「壯火」,反而會侵蝕人體正常的元氣,造成火越旺,身體越沒力的狀況。 總之,是藥三分毒,藥物有其偏性,才能糾正人體偏性,達到治療效果,所以任何藥物皆不宜未經辨證而多服、久服,補藥亦然。切莫抱著中藥材溫和不傷身,「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觀念,不分青紅皂白進補,必定會破壞體質平衡,未蒙其利,反遭其害。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